宋仁宗借籍田礼立威,大臣们的尽心尽力辅佐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www.txbyjgh.com/m/

宋仁宗赵祯24岁时垂帘听政的皇太后去世,亲政的宋仁宗再也不小心翼翼地看太后的脸色做事。他雄心勃勃,决定大干一场给朝中的大臣们看看。

明道二年,宋仁宗决定恢复籍田礼,进行亲耕以昭示天下百姓,皇上重视农桑。籍田是古代皇帝在春耕之前率领王公大臣去先农坛亲自耕田的典礼,表示有重视农耕之意。宋仁宗也想借这个机会立威,狠狠地修理一下那些亲近太后的大臣们。

宋朝第一次举行籍田礼还是在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于开封东郊朝阳门外七里的先农坛征收了千亩土地作为皇帝耕种的农田。赵光义在雍熙五年亲自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每年都是由礼官代为举行。

几十年过去了到宋仁宗这他决定亲自去籍田。这下可忙坏了那些王公大臣,各种礼仪规制都得翻档案查找。具体的操作是:先定好行籍田礼的吉日,准备好耕牛、农具、九谷稻、米、黍、麻、秫、小麦、大麦、小豆、大豆等。仪鸾司排好文武百官耕田的次序,天刚亮皇上由皇宫出发到先农坛,百官和百姓迎接。

皇上换上耕作衣服,来到田间,两个老农牵牛引导,皇上扶着犁子在田间走三步就行了。然后皇上换衣服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和百姓们耕田。接下来是亲王、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少(少师、少傅、少保)、宰相等一品大臣扶着犁子走五步;副宰相以下的众官员走九步。完事之后都到观耕台观看百姓耕田。

明道二年二月十一日,宋仁宗来到先农坛,祭祀完天地之后就换上农服下田耕地。给宋仁宗牵牛引导的是两个耕田经验丰富的老农,宋仁宗扶着犁子老农牵着耕牛缓缓地往前走。

走完三步礼官提醒宋仁宗:“陛下,够步数了,籍田礼已成。”宋仁宗没搭理礼官,示意老农继续往前走。走完九步,礼官又提醒宋仁宗,因为这是一般官员的最多步数。宋仁宗没停,对礼官说:“朕既然亲耕就不必拘泥古人的规矩,朕要耕完一亩地的小目标让天下百姓看看朕重视农耕的决心。”说完命令老农牵着牛继续往前走。上搢圭秉耒三推,礼仪使奏礼成。上曰:“朕既躬耕,不必泥古,愿终亩以劝天下。”两个老农听了宋仁宗的话感动得老泪纵横,一边牵着牛往前走一边高呼万岁。

礼官把皇上耕完一亩地的决定宣读给百官和围观的百姓,王公大臣嘴上说着陛下年轻有为的奉承话,心里都老大不高兴:皇上耕一亩,按照比例王公大臣得耕的更多。百姓们却是欢呼雀跃,为宋仁宗呐喊加油。你别说,24岁的宋仁宗的确是年轻有干劲,不到一个时辰就耕了十二畦地,收工后还精神抖擞不觉得累。

耕完一亩地的宋仁宗登上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们耕地,这可苦了平时养尊处优的贵人们,他们哪干过这样的农活啊。亲王、三公、三少、宰相等得耕二十畦,副宰相等官员要耕三十六畦,少耕就是对皇上的大不敬。

宋仁宗指着这些换上农服的官员对身边的侍从问:“你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人?”侍从回答说:“他们都是陛下的臣子。”宋仁宗说:“错,他们都是太后的臣子。”

一畦少说也有三五十丈远,只见先农坛下耕牛遍地,百官甩开膀子耕地。几个来回都累得气喘吁吁,有的扶不住犁子,有的赶不动耕牛,有的被绊倒在地。耕完之后王公大臣和百官都累虚脱了,他们再也不敢轻视这个年轻的皇上。

就这还不算完,宋仁宗在观耕台又即兴写了一首《籍田礼毕诗》命百官唱和,还得写一篇行籍田礼的耕后感。这可把众官员整得叫苦连天,刚干完活还没喘口气又得写诗写文章的。

通过这件事宋仁宗树立了威信,亲政后大臣们都尽心尽力辅佐他,才有了仁宗盛治。可是每年春天的籍田礼大臣们说什么也不让宋仁宗再去耕地了,都是由礼官代行祭祀。到了宋神宗时期又举行过一次,只不过宋神宗只走了三步而已。南宋赵构在临安把籍田礼扩大到两千亩,仪式也更加隆重,成南宋朝廷的重要制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xhbydyy/119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