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耕地非粮化管控方面问题当前

10月29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自然资源领域工作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关情况。自然资源部部长、国家自然资源总督察陆昊答记者问时说,耕地“非粮化”管控方面的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三调’的成果,虽然我们守住了国家确定的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也完成了国家规划所确定的年18.65亿亩耕地保有量的任务,但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耕地保护的形势依然严峻。”陆昊说。▲新闻发布会现场陆昊提到,从“三调”的数据看,过去十年,耕地主要净流向了国土绿化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客观地讲,国土绿化、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肯定是有合理性的,但要有规则、有节奏、有管控、有明确的规划。目前的问题主要出在耕地转为其他农用地的规则、节奏和管控上。陆昊还提到,程序性、实质性违法占用耕地的问题仍然时有发生。年的土地例行督察发现,各地存在违法违规建设占用破坏耕地问题个,涉及耕地70.47万亩。“我们准备出台一揽子措施,进一步强化耕地保护。”陆昊说。一是不断完善耕地保护的法律制度。对过去空缺现在又急需的规则要进行补充,对过去规则中只有原则性规定的要求要进行细化,对过去一些不适用、不符合当前实际的条文还要进行修正,所以补充、细化和修正使各项法律规定要更加科学、简明、可操作。二是科学确定目标,强化责任考核。通过五级规划,上下贯通,一定要使国家的“数”、省里的“数”与市、县的“图”和“线”能够吻合,真正做到保护目标科学,然后才能把责任真正强化起来。三是对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按照现行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耕地主要用于粮棉油糖菜等农产品生产,而且明确禁止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这些规定要严格认真地执行。下一步,还要结合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在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方面完善操作管理规定,也就是既要管“非农化”,也还要注意管理“非粮化”问题。四是坚持完善占补平衡。实事求是地落实占补平衡任务,县域内确实无法补充耕地时,可以在省域内补充,同时严格跨省补充耕地。严格补充耕地核实的认定,要将所有通过验收的补充耕地项目“上图入库”,在网上公开,接受全社会监督。目前,自然资源部的门户网站公布了2.1万余个补充耕地项目的信息。五是强化执法监督。要通过每半年一轮次的遥感监测发现问题线索,在非法实质性占用耕地方面要毫不手软,严肃查处。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实习编辑向财霞(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byyzm/11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