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90年代,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农村,到处都是退耕还林,凡是15度以上的坡地,为了避免水土流失,都要退耕还林。我记得我家承包了一亩多的坡地,国家给了一些补贴,都停止了耕种农作物,栽上了松树、彬树和枫树苗,现在已经成为茂密的森林了,保住了那些坡地的泥土被洪水冲洗而流失。原来这些高山中的坡地,都是之前,农村人违背客观规律,向大山要粮,毁林造地开荒而成的,结果一到雨季来临,大量的泥沙随山洪向下流,填满了河床,冲压农田耕地,冲垮堤坝房屋,灾害无穷,民声载道,后来国家才决定农村这样的农田耕地,全面实行退耕还林。退耕还林的目的是,纠正了过去的一系列的错误做法,把原来挖山造田的土地,重新恢复成过去的森林原貌,修复自然生态。
过去农村做了一些违背客观事实的事情,破坏了自然生态,把原来的森林植被良好的山林,不遵循自然规律,擅自挖山毁林造田,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破坏了生态平衡,使山区沙漠化,成为光秃秃的泥土山岗,风沙飞扬,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森林面积逐渐缩小,良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严重的损害。因此,现在国家通过多年的在农村这些地区,全面实行退耕还林,纠正了过去挖山造田的错误做法,恢复了森林原貌,所以,近些年来,这些地区的农村,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早已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造福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而现在的“退林还耕”,则与过去的“退耕还林”是大不相同样,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农村深化改革之后,为了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在很多地方,又出现了一些违背客观事实,侵占了人类生存的条件事情。
那时候为了发展经济,不遵循客观规律,不遵循人类生存的法则,大批量的建果园种植经济树木,来获得经济效益,而挤占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农田耕地,减少了种植粮食的面积,产少了粮食产量,造成粮食安全程度逐渐提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现在,国家为了保障18亿亩农田耕地的面积红线不遭受践踏,保住13万亿斤的粮食总产量,不得不加大力度,保护好原来的永久性农田耕地面积,同样恢复过去占用的永久性农田耕地,必须将那些栽种在优质高产的农田耕地上的树木,全面实行“退林还耕”,恢复过去永久性农田耕地的原貌,用来继续种植粮食的农田耕地,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受到缩减。
总而言之,过去的“退耕还林”和现在的“退林还耕”,是两种不相同的概念,退耕还林是农村为了修复生态环境,减灾避灾防灾,保护农业的正确做法,利国利民,人心所向的一件合民心服民意的大好事。现在的“退林还耕”是农村人为了保护种植粮食的农田耕地面积不减少不下降,把原来挤占的高产优质农田耕地建造果园经济林,而重新恢复原来的农田耕地面貌,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保护好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所以,这一行动是人类生存的保卫战,是保护种植粮食的土地不受侵占的重要方法,同样也是利国利民的做法。因此“退耕还林”和“退林还耕”并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为了人类好好地生存所采取的两种必要的做法,都是利国利民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