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田成粮田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创新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wzqsyl.com/m/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姜鸿丽通讯员杨爱民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常德市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创新探索耕地恢复和智慧护田,破解耕地恢复资金不足、后备资源不足和农民耕地保护意识不强三大困局,真正做到让每一寸耕地都实至名归,让良田必须是“粮田”。统筹整田把撂荒地、劣质田变成丰收田4月14日,柳叶湖旅游度假区白鹤镇郑家河社区,一片红橡木树苗在园地里林立,周围杂草丛生,一片荒芜。该社区老支书郑志强告诉记者:“这一片是园地,总共多亩,由一个企业老板流转,已荒芜4年。我们看着可惜啊!好在这些地已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七八月动工。改造完,我们又可以种粮了。”春耕时节,是着手耕地恢复的最佳时节。资金紧张,是摆在常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柳叶湖分局面前的难题。坐在办公室找不到答案,局长丁昌法带着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调研,寻找解决的办法。在与郑家河社区老支书交流中,丁昌法深受启发,找到耕地恢复数量与耕地保护质量之间的最大公约数,破解耕地恢复的资金之困。丁昌法“盯”上农业农村系统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他向上汇报,多方协调,最终与该区农业农村局形成共识,高标准农田建设由双方共同选址,整合资金,把撂荒地、劣质耕地和园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列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前建设高标准农田,往往选取工期短、好施工的农田。现在开垦撂荒地和劣质田,工期长,不好施工,但可以解决耕地恢复的资金问题、数量问题和质量问题。”丁昌法说,这样一来,能把撂荒地、劣质田变成丰收田。今年,预计通过共同选址,统筹整田,可新增耕地多亩。腾笼换鸟让林地上山、耕地下山,70余亩耕地恢复耕种林地上山,耕地下山。这是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腾笼换鸟,破解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密钥。耕地和林地都有严格的保有量。但往往存在着耕地与林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插花现象”。山林中的耕地常因耕作不便抛荒,平坦开阔的地里却树木成林。山上好种树,平地好种田。为破解“插花现象”,恢复耕地,该分局与林业部门协调,同等面积的林地与耕地互换,腾笼换鸟,推动耕地恢复。4月14日,记者在白鹤镇白鹤山社区栗子岗一组看到,满目油菜已褪去黄花,结成青绿的子夹。再过10多天,便可收获。该组组长杨运秋告诉记者,这里原本是枯死的果树和竹林,有10多亩,涉及4户人家。年,他们花了10多天清理这块林地,杂树拖出去几卡车。恢复的耕地种上高粱、玉米等旱粮作物,套种芝麻。“在上面的麻五山,有一个陡坡,是上世纪60年代村民开垦出来的耕地,不好种,水也上不去。这两块耕地和林地调整,既保住了林地面积,村民也多了可种的耕地。”杨运秋说。在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通过林地上山、耕地下山,已有70余亩耕地恢复耕种。智慧护田给全区5.2万亩耕地上“数字户口”,规范种植周末天气晴好,白鹤镇同兴村水田里,58岁村民袁成志带着人插秧。见记者问及他对耕地的了解,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水田只能种稻,这个全村人都知道。村里常给我们算账说,有些村民以前看人种啥赚钱就跟风,结果投入大、风险高,走了不少弯路。我们一想是这个理,种水稻稳妥,粮攥在自己手里,心才不慌。田里立着田长制宣传牌,手机一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mxbyyy/1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