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林还耕是自媒体制造的伪概念,还是朝

近日,新华社发文称,今年以来,我国的部分地区对违规占用耕地种树造林的现象进行纠偏,要求整改复耕,恢复种粮。一些网络自媒体在报道这一现象的时候造出了一个词,叫做“退林还耕”,并且与国家出台的“退耕还林”政策相提并论。并言之凿凿,“退林还耕”是自媒体生造出来的伪概念,并不存在朝令夕改。

很难想象,这股轰轰烈烈、吹遍全国的“退林还耕”之风,竟然是自媒体鼓捣出来的。

很难想象,所谓的自媒体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左右全国基层地方的政策施行。

也很难想象,这么一个对于生态环境和国计民生有无甚助益,并且由自媒体炒作起来的伪概念,竟然能够猖狂这么多年,没人敢揭发,没人敢质疑,没人敢反对。

然而,互联网是有记忆的。

各地的有关“退林还耕”的文件,依然历历在目。

甚至,自然资源部也曾发文明确“退林还耕”政策。

在此前很久的一段时间里,“退耕还林”是我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主要政策。退耕还林政策是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

所谓“退耕还林,封山绿化”,这个政策的成效是显著的。

最直接的变化就是,我国的植被覆盖率直线上升,空气质量、环境质量、植被覆盖、沙漠化率等都出现了较大的改观。然而,在近几年,“退林还耕”政策横空出世。很多地方开始盲目毁林开垦,对陡坡地、沙化地进行复耕,从而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直接的表现就是,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加速恶化。

“退林还耕”政策短短几年里,把数十年“退耕还林”的成果打回原形。

如今,却要把这个“恶果”归结于自媒体炒作,显然有点“乱甩锅”。

首先,“退林还耕”的概念是各地明文下发的政策,并不是自媒体炒作出来的。

其次,“退林还耕”的真正内涵,是在粮食主产区,严格禁止耕地非粮化,对于基本农田栽植杨树、桉树、柳树等速生林的,需要按照要求及时砍伐,还回农田,种植粮食作物。

最后,“退林还耕”最后造成了恶果,是政策的执行者为了政绩仕途,拍错马屁、断章取义,或者为骗取国家补贴,盲目扩大化造成的。植树造林可能要数十年,但是毁坏只在旦夕之间。

“退林还耕”政策本质上是为了“保耕地红线”。18亿亩的耕地红线,是国家的生命线,是粮食的安全线,这个红线一旦失守,带来的后果是无法估计的。

如今的问题是,基本农田的面积已经是固定的了,很难再增加。之所以复耕这么火热,根本原因在于近几年,基本农田的管理出现了问题,威胁到了粮食安全。一个方面是,随着一些城市的城市化的扩张,城市内部村庄以及郊区基本农田,大多数被违规建设或者占用开发成了城市建设用地,建成了商品房或者基础设施,成为了高楼大厦和水泥路。还有一个方面,一些地方对于基本农田的管理比较松懈,加上种粮收益较低,很多农田种植经济苗木和从事畜牧养殖。

这就导致了,18亿亩的耕地红线,岌岌可危,就必须要从别的地方把耕地“夺回来”。

已经成为城市的耕地已经基本无法再恢复,所以只能从林地上想办法。

所以,就有了轰轰烈烈的“退林还耕”运动,以及由此带来生态危机。

因此,“退林还耕”从来都不是自媒体炒作起来的伪概念,而是切实存在的一项曲解政策、盲目扩大、墨守成规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积弊之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mxbyyy/1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