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到底是怎么

北京看白癜风疗效最好专科医院 http://www.xuexily.com/m/

我们以前听说退耕还林,现在又听说退林还耕,很多人感到非常迷糊,傻傻分不清楚。

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要弄明白这两个概念,我们就要从土地分类说起。

土地分类,源于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土地的综合认识,多年以前的《周礼》就把全国土地划为5类: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战国时期成书的《管子·地员》篇作出了世界最早系统性的土地类型划分,对全国土地作了系统的分类,共分为5大类和25个低级类型。

根据土地利用的情况,现在国家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其中一级类包括十二大类: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那么,什么样的土地是耕地,什么样的土地是林地呢?

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临时种植果树、茶树和林木且耕作层未破坏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而林地呢,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包括采伐迹地,不包括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森林沼泽、灌丛沼泽,城镇、村庄范围内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沟渠的护堤林。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垦和进行陡坡地、沙化地耕种,造成了我国严重的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洪涝、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国家的生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退耕还林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工程从年1月全面启动,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造林种草,恢复林草植被。其基本措施有“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

退耕还林地的标准是:山区、丘陵区;水土流失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坡度在6度以上、农民已经承包或延包的坡耕地;平原区;风沙危害严重、粮食产量低而不稳、农民已经承包的沙化耕地。只要具备条件、农民自愿,应扩大退耕还林规模,能退多少退多少。尚未承包到户及休耕的坡耕地、沙荒地,不纳入退耕还林的范围,可作为宜林荒山荒地造林。

那“退林还耕”,又是怎么回事呢?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解决好14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土地管理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土地管理法》及新修订的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细化征地程序、强化农民宅基地合法权益保障、明确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则等,特别是在耕地保护方面,除了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之外,还增加了对耕地“非粮化”的处罚规定。

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出台了“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等“六严禁”,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行为,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很明显,那些把水果、桉树等种植在耕地之上的行为是违法的,主管部门会责令限期改正,如逾期不改正的,按占用面积处耕地开垦费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破坏种植条件的,依照《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五条的规定处罚。

无论是退耕还林,还是退林还耕,都是出于国家大局考量,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我们无需过度解读和过分担心,其实,需要做的也简单——那就是耕地上种粮,林地上种树。

无他!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mxbyyy/113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