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有力,内心柔软

-前言-

春分,和伙伴们,聚在一起,开了春日茶话会。每年在春天见面,一期一会。

聊调理身心,希望可以身体有力,内心柔软。

时间不长,但很开心。

直播无法回看,整理一份文字稿,在春天还未结束时,分享给你。

和武老师聊天发现身体可以逆生长

去年年末,和武老师聊身体周期,回顾工作到现在8年,这两年身体状态达到了一个小高峰。

比起20多岁时,大多时间精力充沛,哪怕生病,恢复也很快。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态是可以逆增长的。

这一条内容,发了朋友圈,很多朋友评论,希望可以分享心得。于是有了这一期的茶话会。

我想要的精彩,是做一棵勃勃生机的植物回顾26-28岁,是迄今为止最焦虑的3年。那时在北京工作,身体状态不好,几乎每个月都会发烧,鼻炎严重,眼睛常常通红,依赖鼻炎喷雾才能见人。与此同时,家人希望我能离开北京,重新做职业的选择,确定下来生活的方向。父母、社会会赋予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一些希望:要看清楚自己的未来,做一些安全的决定。当时,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安全,并不是我想要的选择。我希望过得"精彩"。不是做几件高兴事儿,取得几个成果,像礼花那样艳丽闪耀的几个瞬间。我希望自己的生命,总是充满勃勃生机,像一株植物,在四时中探索,体验,积淀,用心而不用力地生活,不断有新生和绽放。带着这样的想法,做了,和有同样向往的你们,一起实践这样的生活。有健康活力的身体,有满满的精力,强大的内心,享受生活。做自己的设计师30岁生日时,写下了一份5年成长计划。把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列在纸上,就像设计师在设计一件作品,有硬件,有软件。硬件是身体层面的,像手机的机身;软件是大脑内心层面的,像装在手机上的各种APP。对照着这份计划,给硬件软件进行"保养与升级。"我发现,因为这样的计划,精神饱满的状态,每一年在增多。随之而来,看书、运动、陪伴家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时间在变多。做滋养自己的事,心绪平稳,可以常常看到美好。总结下来,有两个习惯,让我在升级的过程中,收获良多。

1.保持对身体,内心,大脑的觉知。

2.不断扩大自己对当下事物的理解半径。就像“庖丁解牛”的故事,尽可能地了解全貌,行动上会从容,游刃有余。

把我们自己看作一个手机的话,这两个习惯,就是安装在手机上的两类app。第一类,像手机管家那样的自检app,帮我们了解这台手机的现状,对自己电量有多少,内存有多大,有个清晰的感知。第二类,帮我们了解外界的app,比如地图软件、读书软件,社交软件,借助它们,打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边界。窗外有片花园,打开边界,推开窗户,才知道自己想要摘的,是哪一朵花。更宽远地展开视野,才能看清自己想要什么。感知身体信号灯红灯停,绿灯行感知身体的"能量"是否充足,可以通过感知气血来判断。气血,就像身体的电量。我们的一切行动,看电影,跑步,陪伴家人,都要看电量状态,是不是够用。体质弱的身体,就像低配的电池,充电慢,电量储存少,用一会儿就没电了,电量显示变成红色。体质强的身体,就是高配电池,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电量一直保持绿灯,支持自己想做什么做什么。电量不够,手机会进入低电量模式,只能打电话发短信。身体气血不够,我们能做的事,也会一级一级下台阶减少。①刚开始气血量少一些,会发现自己抵抗力下降了。遇到换季,或者天气一降温,很容易感冒,拉肚子。(这也是我们说的阳虚)②气血量再少一些,发现身体自我修复的能力变弱了。生病好得慢,慢性疾病一直跟随,比如一次感冒没好透,寒气进入腑脏,进入肺,变成了鼻炎。营养吸收也变弱。水的垃圾,血的垃圾,都不容易代谢出去,头发、皮肤变得没有光泽。(阳虚久了,成了阴虚)③气血量再少,就是在透支身体了。长期的感觉到疲惫,即使没有病症表现,也会呈现衰老的状态,因为脏腑缺少了营养。(阴阳两虚)如果气血两虚,仍然做一些消耗气血的事情,就要透支气血,就是抽调肝脏里面藏的血。这就好像,地表没有水了,只能挖井抽调地下水。肝血抽调出来,身体会呈现出,肝火旺的状态:精神亢奋,晚上睡不着,容易发脾气。这是不是特别像,我们熬夜爆肝后的样子。长久熬夜,就是在透支气血。量一量自己的"电量"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把脉,感知自己的气血,是强还是弱。避免在不知道自己气血强弱时,过度消耗。把无名指搭在手腕突骨的内侧,中指与无名指依次落下,从以下四个角度感受脉搏的跳动。

①首先感受脉搏跳动的位置(浮沉)。如果轻轻一摸就能摸到,跳得比较有力,就是气血在表层。如果要使劲按才能摸到,那就是气血在里。一般气血充盈的人,表里脉搏都跳动有力。

②然后感受它的粗细。如果摸到自己的脉博,比较细,说明血虚。

③接下来感受跳动的力度。跳动有力,说明气足;无力,则是气虚。

④最后感受跳动的快慢。通过快慢了解身体的寒热状态,这个最好理解了。当我们运动完,身体发热,脉搏跳动很快。当我们衣服穿少了身体怕冷,脉搏跳动慢。

有一种状态,很多熬夜的人、爱上火的人都有。脉搏摸着细,但跳动很快。这种就是我们常说的,阴虚火旺。血少,把所有气血都调动到表层来了,身体处于一种,虚性亢奋状态。举个例子,如果你熬夜到三四点,甚至通宵,第二天不觉得累,反而精神很好,怎么睡都睡不着。就是这种体验。每天早上起来,我先摸一下自己脉搏,做一个初步的气血检查,然后安排今天的工作强度。如果"电量"不足,我会给自己安排几个修复时段,充充电。调理气血时,可以参考这个气血公式:存量气血=原有气血-消耗气血+增补气血。通过这个公式,我们看到,要想有更多存量气血,就要减少做消耗气血的事情。但这很难避免不做。而且只要身体在运转,就是在消耗气血。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我们感知身体,及时充电,增补气血。增补气血,一定是个缓慢叠加的过程。我们不会因为一次大吃大喝,或者一次失眠,一次熬夜,而身体突然变差。当然也不会因为偶尔一次早睡,一次运动,身体状态就有所改善。我们的身体,喜欢稳定。对于强大的调节系统来说,这些偶尔的一次行为,都在可调节范围内,身体很快回到原来的状态。就像一个不倒翁,偶尔推一下,它会反弹回来。只有持续地,均匀地给它一个力,手指放在底部往前推,它的位置才会有改变。观察自我,是缓解情绪最好的方法情绪的产生很有意思,就像机关被触动了一样。想象一下,我们大脑里,有很多个盒子。当有一件事,和某个盒子对上暗号后,就会嘭的一声触发,释放出一系列反应,这里面就有情绪。所以情绪来的时候,通常不是单独出现。它会携带着回忆,想象,甚至还有身体反应,像发热,头痛等等一连串感受。这些盒子,什么时候装进我们脑袋里的呢?是在过去的生活中,我们把经验记忆打包压缩了存进的,这是我们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套反应程序。遇到新事物,我们会拿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它,释放出盒子里的配套情绪和举动。比如遇到野兽,我们会觉得凶险,害怕,想要奔跑或者战斗。这系列反应,就被写成了一套程序盒子。在下一次我们遇到凶险时,可以不用思考,快速应对。所以,我们常常觉得自己任由情绪带着走,无法控制。事后,才感到后悔。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成为,自己的心智程序设计师,给原有程序升个级。升级的方法,就是在盒子要打开前停下来想一想:我是怎样理解这件事情的?我为什么这样理解?是过去的经验吗?我是不是可以更新我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当这样思考时,行动会停止,我们从情绪脑支配模式,转换成了大脑皮层支配模式。从生气,发脾气,变成了解决问题。我,变成了这件事的主导。有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帮助练习"模式转换"。当我们被情绪困扰时,拿出一张纸,写下这3个问题的答案:

1、此时此刻,我的身体是什么感受。

(比如眉毛皱起来,肩膀往下沉等等)

2、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3、我在想什么。

描述的过程中,就是模式的转换过程,情绪被一点点稀释,越来越淡。刚开始可以在纸上练习,熟练后,会形成习惯,当情绪要来时,会自然而然的开始思考这三个问题。对自己的观察越详细,搜集的信息就越多,当理解的宽度越宽,越深,就像看地图,看的全了,可以选择的路径就多了,解决的办法变多,我们自然会放宽心。情绪出现,常常是我们观察自己,了解自己的契机。不要压抑它,讨厌它,连带着讨厌自己,就远远的观察它,看看它的来路,想想它的去处。看书,与身边的"老师们"交流,伸长自己理解事物的半径,会为它找到去处的。茶话会的最后,想和大家分享一位中医老师告诉我的一段话,很受启发。他说,如何看一个人,养生是否养对。养生需要精力,但这个力,是顺着你的意愿自然而然流淌过去的。如果养的时候,太用力就会产生摩擦力,消耗变多,身体无力,内心烦乱。没有摩擦力的,才是滋养。久而久之,身体有力,内心柔软,就像小孩子。身体有力,内心柔软,这不就是"金刚身,童子心"吗?这是我们想要的状态呀!祝春安。~End~谢谢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ejiagouwu.net/byscdyy/79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