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把十二势动作连贯到一起,动作舒展连绵,呼吸强调细匀。
广泛的推广《健身气功易筋经》,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人类的事业,而要想更好的推广普及这项练习,睡了组织、宣传、进行功法原理和练习效益的研究外,学好练好其功法、组织好其竞赛表演活动,则应该是极其重要的一环,也是该功法取得良好效益的保证。
查阅资料表明,前人对《健身气功易筋经》的研究已有很多,但大都集中在功理、疗效和组织管理等社会学等方面,运用的大都是生理、生化、医学和社会学等指标,这可以论证该功法在健身强体、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们业余文化生活方面的作用。
从而为改进功法、扩大宣传范围和效果服务而对于《健身气功易筋经》技术动作的研究则未见报道,这就难免使得教师、教练员和裁判员评判员在教学、练习和裁判时存在动作概念模糊,身体各部位之间的关系不清楚的现象,甚至会出现对同一个动作出现两种以上的解释,有时观点甚至相反。
这就严重影响了该功法的教学和推广传播,从而与健身气功日益发展的形式相悖。因此,我们有必要加强对《健身气功易筋经》技术动作进行研究,使大家对功法的技术动作有更加清晰明细的认识,使我们的教学、练习和竞赛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从而达到提高技术水平,促进该功法发展的目的。
在以往的练习、教学和推广活动中,无论专家教授、教练、辅导员,还是健身气功的学员和爱好者,普遍反映《健身气功易筋经》第十式卧虎扑食较难,尤其是大众功法脊柱逐节屈伸和竞赛功法铁牛耕地前后移动部分,其动作结构复杂、活动幅度大、规格要求高、身体各部位对应关系严格,难以掌握。
究其原因是学练者对其动作结构、特征、规格和各定势中身体有关部位的位置不清楚,各有关关节间角度关系不明确,从而影响了教学、练习的质量和对其动作的评判。
因此,本文试图釆用实验法,根据运动生物力学原理,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仪器,对卧虎扑食进行测试与解析,从而总结出该动作的主要环节,揭示这一动作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和原理,找出正确完成该动作的具体参照指标,以及规律和特点千百年来,易筋经功法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着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易筋经”有机的把十二势动作连贯到一起,动作舒展连绵,呼吸强调细匀深长,注重以形导气,意随形走。其特点主要有三个,首先是动作舒展、伸筋拔骨。其次是柔和勾称,协调美观。第三点为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卧虎扑食动作是易筋经中的第十个动作,该势动作主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躯干的涌动带动双手前扑绕环,要求抬头的同时瞪目、力量节节贯穿达指尖,身体躯干要求腰背部形成反弓形;第二部分单腿双手撑地,低头含胸后,身体由额头、鼻尖、下颌,胸部依次沿地面向前上方弧线伸展,随后依次返回,如铁牛耕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