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耕地保护工作对于确保耕地数量、质量,提高粮食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11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凝心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发布会,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全省实有耕地面积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万亩,超额完成了耕地保护目标任务,守住了全省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亚平介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决策部署,坚持耕地保护优先、耕地数量质量并重原则,着力构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格局,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根据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家下达我省年耕地保有量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为万亩,目前我省已超额完成了这一耕地保护目标,另外,还完成了延安市治沟造地整治重大工程建设任务。
同时,我省还建立健全了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省、市、县、乡逐级签订责任书,逐级制定细化落实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实现了耕地保护由“一家管”到“大家管”的转变。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全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实现勘界定标、上图入库、落地到户,逐步建立健全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纳入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积极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工作,初步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75万亩,为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提供空间。“十三五”期间,全省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80多万亩,落实了耕地占补平衡。此外,近年来我省不断强化土地执法监察,确保“农地姓农”“耕地姓粮”。
据悉,未来我省将始终围绕耕地保护这一条主线,采取切实措施,落实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乱象。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建设,保证重大建设项目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时,能够保质保量得到补划;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方面强化规划计划管控,严格建设用地审批,优化用地布局,强化对占用耕地的监督管理,毫不动摇地坚持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通过多种方式努力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省级耕地保护补偿机制,落实省级耕地保护激励措施;严格耕地保护坚决制止一切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行为,以钉钉子的精神牢牢守住全省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西安报业全媒体首席记者龚伟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