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2月13日)正好是是世界鲸鱼日,有位朋友希望我能做一下中国境内野生鲸类的科普,我个人也觉得确实现在网络上相对比较缺少这方面的科普文章,专著和文献也不太适合普通人阅读。不过实在是一个比较大的工程,所以我也决定分次连载来写,希望能早日完成吧。
非常欢迎能有人指出本文的错误与不足,感谢您的支持!
注本文所有带水印的图片均来自arkive,比例图均来自wiki,分布图均来自《中国鲸类》,其他图片均有注明。转载请注明出处!写在前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我国的所有鲸类至少都为二级保护动物言归正传我国境内共有鲸类38种分布,其中须鲸10种,齿鲸28种,当然除此之外还可能偶见一些其他种类,但是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具体名录如下(本名录专业性较强,可跳过):鲸偶蹄目Artiodactyla鲸下目Cetacea须鲸小目Mysticeti须鲸科Balaenopteridae须鲸属Balaenoptera小须鲸Balaenopteraacutorostrata布氏鲸Balaenopterabrydei鳀鲸Balaenopteraedeni鳁鲸Balaenopteraborealis角岛鲸Balaenopteraomurai长须鲸Balaenopteraphysalus蓝鲸Balaenopteramusculus大翅鲸属Megaptera大翅鲸Megapteranovaeangliae灰鲸科Eschrichtiidae灰鲸属Eschrichtius灰鲸Eschrichtiusrobustus露脊鲸科Balaenidae露脊鲸属Eubalaena北太平洋露脊鲸Eubalaenajaponica齿鲸小目Odontoceti抹香鲸科Physeteridae抹香鲸属Physeter抹香鲸Physetermacrocephalus小抹香鲸科Kogiidae小抹香鲸属Kogia小抹香鲸Kogiasima侏儒抹香鲸Kogiabreviceps喙鲸科Ziphiidae槌鲸属Berardius贝氏槌鲸Berardiusbairdii喙鲸属Ziphius柯氏喙鲸Ziphiuscavirostris中喙鲸属Mesoplodon柏氏中喙鲸Mesoplodondensirostris银杏齿中喙鲸Mesoplodonginkgodens鼠海豚科Phocoenidae江豚属Neophocaena印太江豚Neophocaenaphocaenoides窄脊江豚Neophocaenaasiaeorientalis海豚科Delphinidae真海豚属Delphinus真海豚Delphinusdelphis长吻真海豚Delphinuscapensis瓶鼻海豚属Tursiops瓶鼻海豚Tursiopstruncates印太瓶鼻海豚Tursiopsaduncus原海豚属Stenella热带斑海豚Stenellaattenuate长吻飞旋海豚Stenellalongirostris条纹海豚Stenellacoeruleoalba驼海豚属Sousa中华白海豚Sousachinensis糙齿海豚属Steno糙齿海豚Stenobredanensis弗氏海豚属Lagenodelphis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hosei斑纹海豚属Lagenorhynchus太平洋斑纹海豚Lagenorhynchusobliquidens领航鲸属Globicephala短肢领航鲸Globicephalamacrorhynchus伪虎鲸属Pseudorca伪虎鲸Pseudorcacrassidens小虎鲸属Feresa小虎鲸Feresaattenuate瓜头鲸属Peponocephala瓜头鲸Peponocephalaelectra灰海豚属Grampus瑞氏海豚Grampusgriseus虎鲸属Orcinus虎鲸Orcinusorca淡水豚总科Platanistoidea白暨豚科Lipotes白暨豚属Lipotes白暨豚Lipotesvexillifer看晕了?那就来个简化版的吧(注意黑鲸类没有按照谱系来分,只是一个通过形态学的分类方法):须鲸:须鲸类小须鲸布氏鲸鳀鲸鳁鲸角岛鲸长须鲸蓝鲸大翅鲸灰鲸露脊鲸类北太平洋露脊鲸齿鲸:抹香鲸类抹香鲸小抹香鲸侏儒抹香鲸喙鲸类贝氏槌鲸柯氏喙鲸柏氏中喙鲸银杏齿中喙鲸鼠海豚类印太江豚窄脊江豚海豚真海豚长吻真海豚瓶鼻海豚印太瓶鼻海豚热带斑海豚长吻飞旋海豚条纹海豚中华白海豚糙齿海豚弗氏海豚太平洋斑纹海豚黑鲸类短肢领航鲸伪虎鲸小虎鲸瓜头鲸瑞氏海豚虎鲸淡水豚白暨豚(已功能性灭绝)下面笔者会对涉及到的鲸类进行一些比较简单的介绍小须鲸Balaenopteraacutorostrata别名:小鳁鲸、小矛鲸、明克鲸、尖嘴鲸、锐头须鲸、小鳍须鲸英文名:Commonminkewhale濒危等级:LC(低危)形态描述:对于北太平洋种群的生理成熟个体,雄性平均长7.5米,雌性为8米;体重3至5吨。初生2.4至2.8米,约千克。小须鲸是须鲸科体型最小的成员,也是最小的须鲸类之一(仅次于小露脊鲸)。小鳁鲸的嘴喙尖锐,头部有一道纵脊,背部为暗灰色至灰黑色,腹部呈白色。鳍肢以上或头部以后都有一个淡色的山形斑纹。鳍肢中央部分有一条鲜明的白色横带或淡色的斑纹,是本种的主要特征。繁殖特征小须鲸一般雌性在六岁到八岁时性成熟,而雄性则一般为六到七岁时性成熟。一般认为小须鲸可能在十五至二十岁时生理成熟,对于雌性个体而言这一时间可能会提前到十三岁。根据现有的捕猎记录,小须鲸的寿命可能接近五十年。小须鲸妊娠期为十个月,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六个月。小须鲸的生产间隔只有一年,所以雌鲸往往需要同时经历妊娠与哺乳。生态特征食性:北太平洋的小须鲸食物主要为鱼类和磷虾,如黄海海域的小须鲸主要以北太平洋磷虾和集群性小型鱼类(玉筋鱼和日本鳀鱼)。天敌:过客型虎鲸习性:小须鲸多靠近沿岸活动,有时逗留在海峡和海湾内,在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黄海北部个岛屿间均可见其极靠近海岸游动。多单独活动,,较少集成大群。游泳速度一般为每小时5至7海里,逃逸时可达每小时10海里以上。潜水深度一般不超过20米。生性腼腆,通常难以接近,个别好奇心强的个体会探索船只。有乘浪行为,偶尔会跃身击浪。种群现状根据最新的估算全球小须鲸总数可能超过18万头。早期研究认为小须鲸在全球范围内有四个亚种,而近几十年的研究则根据分子及形态学证据将南极水域的小须鲸划分为一个新的独立种,即南极小须鲸(Balaenopterabonaerensis)。由于相较其他鲸类数量众多,这两种小须鲸也是唯一获准进行商业捕猎的须鲸。分布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布氏鲸Balaenopterabrydei别名:热带鲸、拟鳁鲸英文名:Brydeswhale濒危等级:DD(资料缺乏)形态描述:日本海域的成年布氏鲸,雄性平均为12.9米,雌性平均为13.3米;体重为12至18吨。国内搁浅最大个体13.4米,15吨。初生3.4至4米,约千克。外观与鳁鲸相似,背部为黑灰色或蓝灰色,腹部黄白色或白色,背鳍后缘内凹程度大;布氏鲸头部有三道纵脊,这是本种的最主要特征。繁殖特征布氏鲸一般在八岁至十三岁时性成熟,寿命可达五十年以上。布氏鲸的妊娠期长达一年,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半年至一年。生态特征食性:布氏鲸的食物主要为集群性小型鱼类和浮游性甲壳类,如拟磷虾、卷叶磷虾、桡足类、鲱鱼、鳀鱼、沙丁鱼等。天敌:有时会被大型鲨鱼或过客型虎鲸攻击。习性:喜欢栖息在水温高于18℃的海域,不常接近沿岸浅水海域。多单独活动,或组成2至5头的小群,偶尔集成大群。游泳速度最快可达20至25km/h。潜水深度可达米。生性较为活跃,偶尔会好奇接近船只、绕着船只打转或与船共游。在游泳时经常忽然改变方向,这使它们的游泳方式看起来更像海豚而不是须鲸。经常会连续跃身击浪。种群现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种群的详细情况,根据估算全球可能有9万至10万头。上个世纪曾将布氏鲸分为“沿岸型”和“外洋型”两类,近十几年的研究认为确实应该分为两个独立种,将部分体型较小的“沿岸型”布氏鲸划分为一个新的独立种,即鳀鲸(Balaenopteraedeni)。分布除渤海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于外洋,只有极少量个体会出现在沿岸。鳀鲸Balaenopteraedeni别名:小布氏鲸英文名:Edenswhale濒危等级:DD(资料缺乏)特征基本同布氏鲸。分布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均有分布,但沿岸数量很少。鳁鲸Balaenopteraborealis别名:塞鲸、鳕鲸、日本须鲸英文名:Seiwhale濒危等级:EN(濒危)形态描述:北太平洋种群的成年鳁鲸,雄性平均为13.7米,雌性平均为15;体重为15至20吨。日本捕鲸记录的最大个体16.36米。初生4.4至4.8米。外观与布氏鲸相似,但头部有一道纵脊,背部为黑灰色有时带有深蓝色调,体侧蓝灰色,腹部白色或灰色,背鳍略微向前倾。繁殖特征鳁鲸一般在八岁至十岁时性成熟,寿命可达六十五年。鳁鲸的妊娠期为十一个月至一年,每胎产1仔,哺乳期为六至九个月。生态特征食性:鳁鲸的食物主要为磷虾和桡足类,也摄食沙丁鱼、鲱鱼、玉筋鱼、秋刀鱼等小型集群性鱼类,也会捕食头足类。天敌:部分鳁鲸身上有虎鲸的咬痕,可能是遭到了过客型虎鲸的攻击,但是由于鳁鲸的速度很快,目前几乎没有有鳁鲸被虎鲸杀死的记录。习性:鳁鲸为外洋性,通常不会接近沿岸浅水海域。多单独或成对活动,偶尔会组成2至6头的小群,在食物密集区可能集成十几头的大群体。鳁鲸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鲸类之一,通常游泳速度为6至11km/h,冲刺速度最高可达50km/h。通常不会潜入深海,只在几米深的海水表层活动。生性不如布氏鲸活跃,喜欢呆在海水表层,因此在游动时尾鳍经常会留下漩涡,即“尾鳍水印”。很少跃身击浪。种群现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种群的详细情况,根据估算全球可能少于8万头。捕鲸业对鳁鲸种群的破坏极大,年前南半球的鳁鲸约有万头,由于蓝鲸和长须鲸数量的锐减,导致原本经济价值较小的鳁鲸的猎捕量逐渐增加。分布分布于我国东海、南海及台湾海峡,但主要分布于外洋,极少出现在沿岸。角岛鲸Balaenopteraomurai别名:大村鲸英文名:Omuraswhale濒危等级:DD(资料缺乏)形态描述:成年角岛鲸的体长为9至12米。初生约3米。外观与长须鲸相似,但体型要小得多,头部有一道纵脊,背部为暗灰色或蓝黑色,体侧蓝灰色,腹部白色,头部颜色同长须鲸一样左右不对称。繁殖特征资料不足生态特征食性:未知天敌:未知习性:资料不足种群现状没有任何的数据可以用来确定种群的详细情况。角岛鲸这一物种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才被日本捕鲸船发现,通过形态学、骨骼和mtDNA的研究直到年才正式确定这一新种,并发表于《Nature》杂志上,因此我们对这一物种知之甚少。分布黄海南部、东海、南海,多见于台湾周边海域。长须鲸Balaenopteraphysalus别名:鳍鲸、真须鲸、长皱鲸、剃刀鲸英文名:Finwhale濒危等级:EN(濒危)形态描述:北半球成年长须鲸,雄性平均为18.8米,雌性平均为20米;体重为30至80吨。日本于黄海北部捕获的最大个体长20.3米,44.5吨。世界最大记录为26.8米,体重估测为80至90吨。初生6.至6.5米,约1.8吨。长须鲸是第二大的须鲸,也是世界第二大的动物,仅次于蓝鲸。头吻较尖呈V字形,头部后方常有白色人字纹,有一道纵脊,背部及侧方为灰黑色,腹部全为白色,体色左右不对称,左侧常较右侧偏淡。繁殖特征长须鲸一般在六岁至十二岁时性成熟,二十五至三十岁时生理成熟,寿命最长可达九十四年。长须鲸的妊娠期为十一至十二个月,每胎一般产1仔,哺乳期为半年至一年,生产间隔期为两至三年。生态特征食性:长须鲸的食物主要为磷虾、桡足类和集群性小型鱼类(如秋刀鱼、日本鳀鱼等),以及少量的头足类。天敌:偶尔会被集群的虎鲸攻击。习性:多成群游动,一般会组成2至7头的小群,在食物密集区可能集成十几头的大群体。游泳速度最快可达48km/h,是游泳速度最快的须鲸之一。一般在海水表层活动,但也可潜至米深度。生性冷淡,通常不回避但也不会接近船只。很少跃身击浪。种群现状没有足够的数据来确定种群的详细情况,根据估算全球可能有9万至12万头。长须鲸是近代捕鲸的主要狩猎对象,经济价值仅次于蓝鲸,但由于其速度极快,风帆舰船难以有效捕猎,直至工业时代才开始真正受到威胁。经过捕鲸业的滥捕,种群数量严重减少。近年来由于长期保护,种群已有明显恢复趋势。分布我国各海域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待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