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年,自然资源部门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履行“两统一”职责,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新作为,焕发了新气象,取得了新成效。
今日起,我们将连续刊发年自然资源工作系列述评,共计9篇,从部层面政策设计与地方生动实践、部层面改革举措与地方发展变化、部层面大事要情与地方探索创新等多个维度,回望极不平凡、极其艰难、极具挑战的一年,重温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笃行实干的足迹,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在新的一年继续砥砺前行、奋勇争先,立足新起点,锚定新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于行动、见之于成效,在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力书写“赶考”新答卷、赢得更大荣光。
时代变迁,见证土地承载国计民生之重。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始终是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也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牵挂于心的大事要事。
一条耕地红线,支撑着十几亿人的口粮安全,维系着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牵动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方略。诸此种种,无不关乎“国之大者”。
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外不确定性因素增多,自然资源管理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面临多重风险与挑战。这一年,全系统以久久为功的使命担当,紧扣党中央要求持续健全新时代耕地保护制度体系,推出一揽子“长牙齿”的改革举措,全面压实耕地保护责任,以“严”为纲全方位守护耕地红线,为粮食连年丰收、经济稳定发展和国家总体安全筑牢了根基。
推动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
耕地净减少1.13亿亩,净流向林地1.12亿亩、园地0.63亿亩,现有耕地质量总体不高,分布重心继续北移……
数据支撑,关乎决策质量。
“三调”摸清了全国国土资源家底,也反映出耕地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严峻挑战。年,这些调查成果及时得到转化应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等重大决策部署提供数据依据,全面支撑了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编制和“三区三线”划定,还对建立耕地年度进出平衡制度、加快耕地保护立法进程等国土空间治理产生了深远的基础性影响。
制度建设,关乎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进入新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赋予耕地保护更丰富的内涵和使命,也带来更多挑战。如何与时俱进,不断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成为对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的考验。为此,自然资源部门以空间规划为引领,以完善立法为支柱,以用途管控为核心,推动建立耕地保护更加科学、严密的整体性制度体系。
道法者治,良法善治为要。
最严格的制度落地,离不开最严密的法治保障。随着新版《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执行,最严密的法治网络也越织越密。年,大多数省级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纷纷落地,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在法治层面得到更为明确的诠释: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质量管护、耕地保护补偿、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特殊保护,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等用途管制要求,都得以在法律法规和地方政策层面细化落地。更值得